关灯
护眼
字体:

与错过的生活:相遇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,就像WEDGEWOOD等名牌的瓷杯,美则美矣,但再怎么限量,仍属大量复制,不值得一再把玩,再细致,都少了一点人味。

    除了招待预约好的客人之外,这名年轻女子在自我王国中逍遥又辛苦地自给自足。她独力建造了一个柴窑,数天数夜不眠不休地烧窑,伤了身子,她浅笑说,现在只好靠中药来补;说起一大早跑到荷花田旁大叫:这是谁的田啊,我要买荷花,等了好一会儿才有老农从荷叶丛中探出头来——又有淡淡的满足。

    我央她煮了咖啡,参观她的陶艺工作室与她的小木屋。一个女子,敢住在入夜后就没有邻居的所在,一个人埋头进行着筑巢计画,到底需要多少勇气与自我认知?

    黄昏一至,蚊虫是防不胜防的。和她告别时,我不经意地说,到台北时记得找我。她只是不卑不亢地回答:“不知道有多久没到城市里去了呢?”听她这么一说,我无比震撼,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,我几乎没有遇过如此懂得适性而居的人了。平日,常听某些位高权重的朋友谈起自己“将来”的隐居渴望,总是口水多过茶。

    她几乎是我所见过的人中,把“现在”活得最好的一个人。只有完全了解自己要什么,才能坚持得如此理直气壮吧。

    理直气壮走自己的路

    我自小生在乡间小镇,久离大自然总觉得窒闷难忍。却也深明自己只能“大隐于市”的个性,并无任何靠隐居淡泊以明志的打算,要我过她这种独居生活,恐怕一到了黄昏看见蚊虫来袭就会落荒而逃,我不想过她的生活,却羡慕她的生活态度。我窜入她的一小段生活中,体会一丁点儿的悠然,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。

    陶艺家长年与泥土相伴,日久总想回归自然;多数陶艺家也都想拥有一个大柴窑,所居地若不宽广,也很难如愿以偿。但并不是人人能有刘小评这种全然离群的必要。在台北附近的三芝乡,就有一群陶艺家,彼此的住家若即若离,可以互相照应,又不致互相干扰。我拜访过以“藏色天目”闻名的陶艺家江有亭,他自己动手做成的日式庭园,精巧雅致,细雨霏霏时颇有禅趣;本来在媒体界当摄影师的谷源滔,也在当地盖了一间颇有安藤忠雄极简风格的个人博物馆,黄昏时分夕阳总把室内光影渲染得绚丽柔美;多年来陶艺家唐国梁也在三芝寓所研究陶瓷乐器“埙”,在他的工作室,可以一边吹出六千年前的古音,一边看锦鲤争食;曾任室内设计师的王昭权,在三芝为自己和做陶的妻子建了自己理想中的房子,变成一位台湾原生野草花生态水彩画家;他的房子叫做“圆山草堂”,结合了现代感与古典美,踩在他家独特的小碎石子地板上,脚心里也传递着扎扎实实的幸福感,那是一栋一朝见之,终生会把它放在记忆匣子里的房子。

    最近,又有陶艺家朋友在平溪盖柴窑,弄个小咖啡厅,他们说附近溪中的冷泉沁心凉,要我有空便去试试看。这些旅行,都是业余做陶滋生的利息。

    一个人的时光有限,不可能贪心地拥有每一种生活,被此生错过的生活不可能再重来;这样的拜访之旅,使我得以合法窜入别人的光阴里,咀嚼我所错过的生活,究竟是何种滋味?然后安心地回到大城市的丰饶色相中,也理直气壮地走着自己要走的路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