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章 中旨和廷推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“如果把中旨发给文官,会是什么结果?”

    想要知道自己的权力边界,朱由检继续问道。

    侯保山有些迟疑,朱由检见此说道:

    “让你说你就说,朕恕你无罪!”

    获取皇帝赏识的机会就在眼前,侯保山想到魏忠贤等人的权势,壮着胆子说道:

    “用中旨提拔的官员,是不被文官认可的。”

    “他们说官员必须经过廷推,不经廷推升官,不如把他们罢官。”

    “有个大臣好像曾说过:大臣进用,宜出廷推。若是由他途进,请赐罢黜。”

    又举例道:

    “万历老爷生前,曾经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。礼部侍郎孙如游力争,这件事情就被阻止了。因为这道遗命没有经过内阁,在他们看来不是正式的圣旨。”

    “后来泰昌老爷酬功,没有经过廷推,就把孙如游任命为大学士。朝臣多有诋毁,孙如游这个大学士坐不稳,只能上疏求去。”

    “到了大行皇帝时,孙如游连上十四疏乞去,先帝没有办法,只能让他离去。”

    “天启年间的大学士,多是廷推而来。先帝即使不满意,也只能让他们先当着,再想办法换人。所以不过七年,就有二十位大学士。”

    心中吃了一惊,朱由检实在没想到,天启不过七年,就有二十位大学士。这个更换的频率,相比历史上的崇祯,也是不遑多让。

    再想到历史上崇祯年间短短十七年,就有五十位大学士,被人讥笑为“崇祯五十相”,朱由检不由叹息:

    谁知道崇祯朝的大学士,哪些是皇帝任命的呢?崇祯皇帝只能通过更换,寻找合适人才。

    但是即便换了五十个,崇祯年间仍旧没几个做出功绩的大学士。给人留下印象的,只有徐光启、温体仁、周延儒寥寥数人而已——

    廷推大学士这件事,真的很不靠谱!

    只要动脑子想想,朱由检就能知道。那些文臣为了当上大学士,会是什么做法。这样推举出来的往往不是有能力的人才,而是面面俱到一团和气的人。这种人平时或许还能维持朝局,但是在内忧外患的时候,却根本无力改变局面。

    而且更麻烦的是,朝堂上的文官还会拉帮结派,通过利益交换,推举自己党派的人当大学士。更有甚者党同伐异,以便后续廷推的大学士仍是自己一派的人——

    难怪明末的政治风气会越来越差,发展成了党争。

    这还不止,朱由检又听侯保山道:

    “内阁大学士要廷推,尚书、侍郎、督抚也要廷推,太常卿以下部推,通参以下吏部会选。”

    “三品以上,九卿及佥都御史、祭酒,廷推上二人或三人。内阁大学士,吏、兵二部尚书,廷推上二人。由吏部文选司拟定名单。”

    “东林党顾宪成,就是因为在当文选司郎中时,因为廷推阁臣触怒万历老爷,被削去官籍革职回乡。”

    “东林党杨涟弹劾魏公公时,其中一条罪名就是用了陪推,说魏公公颠倒铨政、掉弄机权。”

    小小地说了几句东林党的坏话,却是侯保山明白这次谈话的内容一定会被宫里人知道。说东林党几句坏话,可以免遭魏忠贤的人嫉恨。

    没有理会他的小心思,朱由检此时已经感到棘手:

    内阁大学士、尚书、侍郎、督抚等三品以上官员都要经过廷推,通参以下要由吏部会选。他这个皇帝若是直接发出任命,会被说成中旨,被外面的文官抵制。

    可以说,他现在对外面的文官只有罢免的权力,而没有任命的权力。不说完全失控,也差不了多远。

    这也让他知道了,为何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一些犯错的大学士和督抚该撤就撤、该杀就杀,一点都没耐心,丝毫不顾高级官员培养不容易——

    原来那些人很多根本不是按照他的意愿任命的,甚至可能顶替了他心中合适的人选。

    这些人没有能力却非要占据位置,也难怪犯错后崇祯皇帝不会力保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他们犯错后是科道官员弹劾,罪名都很明白。谁都没法说崇祯皇帝残暴乱杀,只能说他“用法益峻”,执法太严格。

    内心想着这件事情,朱由检继续问道:

    “除了这些官员,其他的官员怎么任命呢?”

    “能不能直接用中旨?”
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